東港

名稱:

2008年8月19日 星期二

果子咖啡~飲料

店面鮮明,飲料的價格方面算是俗又大碗,,飲料超大杯的,咖啡濃郁芬芳,很香,手工現磨現泡又沒有咖啡的苦味,由此可知老闆的用心挑選,用心經營,適合很怕苦味或不愛喝咖啡最佳選擇,一群三五好友,來到此店,一定要點咖啡,會一喝再喝,毫不停止,茶類方面,红茶不會太甜,也不會太澀,喝起來甜度適中,綠茶喝起來會回甘,不苦澀,不像一般飲料店,喝起來苦澀,不回甘,果粒茶料好實在,純天然,不含化學成分,喝起來還有果粒,純天然水果味,沒有化學的刺鼻味,也沒有喝起來會有噁心的感覺

果子咖啡

飲料:

大鵬灣

大鵬灣位於東港鎮的南平里,跨越林邊鄉和東港鎮,是後寮溪和林邊溪的匯流入海處,是一潟湖地形,灣內有豐富的魚貝類,是舊時茄萣莊依賴的水域,古有「金茄萣港」的美名。
全區有海陸域面積一千四百三十八公頃。日據時代,大鵬灣是日本人建立水上機場的南進基地,光復後成立空軍幼校,後改為三軍防砲訓練中心,因大鵬灣的開發,營區遷到枋山。大鵬灣國家風景區開發範圍包括大鵬灣域、大鵬灣營區和青洲遊憩區,由交通部觀光局開發,是我國第一個採BOT民間招商開發的國家風景區。
大鵬灣原是東港人養蚵和箱網養殖的大本營,大鵬灣蚵架風情,也成為大鵬灣的特色,蚵農採蚵拋棄的蚵殼,長年累月,在水中形成了蚵島,成為鳥類覓食的地方,人可以走到蚵島上,每天有釣客搭乘竹筏到灣內釣魚,竹筏載客遊大鵬灣也成了未開發前的觀光活動,灣內還有海上餐廳。東港往林邊公路旁的大鵬灣內有一大片的紅樹林,已被鵬管處列為保育區,受到妥善保護,路旁有仁鵬遊樂區,園內欣賞紅樹林更貼近。
紅樹林吸引大批水鳥棲息,是賞鳥天堂。大鵬灣國家風景區預定興建國際觀光旅館、主題樂園區、遊艇港、高爾夫球場等。

資料來源http://okgo.tw/buty/00691.html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修船廠

在後寮溪畔原有很多家的修造船廠,近來因漁業不景氣,目前僅剩二、三家,且只維修船隻,造船均移往東港溪對岸新園鄉。漁船上架,靠著二條鐵軌,利用轉轤拉著鐵鍊,將幾十噸的漁船拉上岸進行維修,因可近觀全船,常常是畫家喜愛描繪的對象。東港的漁船數,目前居全台第三名。

資料來源http://www2.pthg.gov.tw/TownDto/CmsShow.aspx?Parm=20061122104412172,20061023204957671,3

製冰場

因漁船出海少則幾天,多則好幾個月,捕獲的魚需要冰存,以保鮮度,於是製冰廠因應而生,又為了將冰直接打入船艙,製冰廠依水而建,在水邊搭蓋冰塢,透過長長的運冰軌,而將整塊的冰送到冰塢撞碎直接投入船艙,在豐漁橋側兩岸,有十來家的製冰廠,獨立的冰塢排排站,曲直有緻的運冰軌道,交織成特有的景觀。

資料來源http://www2.pthg.gov.tw/TownDto/CmsShow.aspx?Parm=20061122104412172,20061023204957671,3

郡役所

《舊東港郡役所》大正九年台灣全面改制,今之東港鎮、萬丹、新園、林邊、佳冬、琉球均隸屬東港郡,而其管理機構-東港郡役所,則設立在東港鎮延平路朝隆宮右側。直到台灣光復後,該建築物改為屏東縣警察局東港分局,現為東濱派出所和戶政事務所辦公室。

  該建築原型式為仿古典歐式風格,立面共有三座山牆,中央山頭有勳章花草浮雕,兩側山頭下方則採階梯型層層下縮,並有兩對壁柱裝飾,與朝隆宮左側的民宅二樓正面的壁柱相似。一樓窗戶上方為弧型,窗戶四周加上幾何線條裝飾壁面整棟建築顯得華麗中不失莊嚴,這座雄偉的建築為東港鎮目前僅存歷史最久的公共建築。可惜因民國四十八年的修建,將立面的浮雕和立體裝飾全部換成紅色二丁掛牆壁,使這座建築風味盡失,常為人們所忽略,誤以為是新建築。

資料來源http://www2.pthg.gov.tw/TownDto/CmsShow.aspx?Parm=20061112104137603,20061023204957671,5

天主教堂

東港天主堂
分類:東港.琉球
2006/05/22 00:27
最後更新:2008/06/13天主堂
站長發現在台灣各地,都會存在著一些建築風格相當特殊的教堂,東港天主堂,其建築造型是就像一紙飛機般的教堂,建築物的正前方,也就是現在的光復路上,是原本教會內的庭院花圃,從站長小時候,就已有的建築物,屋頂是類似瓦片的東西,蠻漂亮的,不是現在這種用紅色鐵皮所搭蓋的,迄今還是有洋神父在主持望彌撒。現在更是一些東港外籍朋友的宗教聚會場所。

天主教道明會東港天主堂
創建:民國44年(1955年) 竣工:民國49年(1960年) 介紹:東港於光復初期,對天主教會而言是一塊新生地。直到民國44年(1955年)西德籍道明會士林德明神父偕同傳教員三人,前來東港開教,在東 港鎮中正路九號建立聖堂。
民國48年,於東港中山路(現址)另購新地,籌建新堂,於同年5月22日奠基,由西德籍工程師路易士設計。民國49年12月8日 落成。建築外觀新穎,成為東港新地標。
主堂建築物座東朝西,主堂平面為扇形,北邊另有附屬機能空間,如辦公室、準備室、副壇及祭主空間。扇形端部為主祭壇,此處較眾席位高四階,端部牆上有「彌 如同天主」五字及天使升天彩畫,兩側垂直折牆上開長窗。

光線由此長窗射入,整體垂直向上的方向感與光線共同為祭壇塑造極特殊的宗教氣氛。相對於祭壇的主要 正立面入口弧山牆,形成扁三角尖頂,由中柱做對稱分割。
上部開口處主要為垂直分割,搭配水平交錯分割彩色玻璃,下部主入口形成四道雙扇門。兩側主承重牆上 開方窗,並順側牆緩升而上。南側承重牆室內壁面有宗教信物掛飾。
北側附加空間牆面除側門外,其餘開方窗。整體建築相當簡潔,於薄殼折版屋頂兩翼著地尖角 處,設計有一方形小池,用以承接雨水。主建物西南有一四角四樓高塔。外觀主建材為洗石子,無複雜雕飾,完全屬現代建築式樣。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pUZEwqGfFRuQLW0sOqKB/article?mid=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