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

名稱: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修船廠

在後寮溪畔原有很多家的修造船廠,近來因漁業不景氣,目前僅剩二、三家,且只維修船隻,造船均移往東港溪對岸新園鄉。漁船上架,靠著二條鐵軌,利用轉轤拉著鐵鍊,將幾十噸的漁船拉上岸進行維修,因可近觀全船,常常是畫家喜愛描繪的對象。東港的漁船數,目前居全台第三名。

資料來源http://www2.pthg.gov.tw/TownDto/CmsShow.aspx?Parm=20061122104412172,20061023204957671,3

製冰場

因漁船出海少則幾天,多則好幾個月,捕獲的魚需要冰存,以保鮮度,於是製冰廠因應而生,又為了將冰直接打入船艙,製冰廠依水而建,在水邊搭蓋冰塢,透過長長的運冰軌,而將整塊的冰送到冰塢撞碎直接投入船艙,在豐漁橋側兩岸,有十來家的製冰廠,獨立的冰塢排排站,曲直有緻的運冰軌道,交織成特有的景觀。

資料來源http://www2.pthg.gov.tw/TownDto/CmsShow.aspx?Parm=20061122104412172,20061023204957671,3

郡役所

《舊東港郡役所》大正九年台灣全面改制,今之東港鎮、萬丹、新園、林邊、佳冬、琉球均隸屬東港郡,而其管理機構-東港郡役所,則設立在東港鎮延平路朝隆宮右側。直到台灣光復後,該建築物改為屏東縣警察局東港分局,現為東濱派出所和戶政事務所辦公室。

  該建築原型式為仿古典歐式風格,立面共有三座山牆,中央山頭有勳章花草浮雕,兩側山頭下方則採階梯型層層下縮,並有兩對壁柱裝飾,與朝隆宮左側的民宅二樓正面的壁柱相似。一樓窗戶上方為弧型,窗戶四周加上幾何線條裝飾壁面整棟建築顯得華麗中不失莊嚴,這座雄偉的建築為東港鎮目前僅存歷史最久的公共建築。可惜因民國四十八年的修建,將立面的浮雕和立體裝飾全部換成紅色二丁掛牆壁,使這座建築風味盡失,常為人們所忽略,誤以為是新建築。

資料來源http://www2.pthg.gov.tw/TownDto/CmsShow.aspx?Parm=20061112104137603,20061023204957671,5

天主教堂

東港天主堂
分類:東港.琉球
2006/05/22 00:27
最後更新:2008/06/13天主堂
站長發現在台灣各地,都會存在著一些建築風格相當特殊的教堂,東港天主堂,其建築造型是就像一紙飛機般的教堂,建築物的正前方,也就是現在的光復路上,是原本教會內的庭院花圃,從站長小時候,就已有的建築物,屋頂是類似瓦片的東西,蠻漂亮的,不是現在這種用紅色鐵皮所搭蓋的,迄今還是有洋神父在主持望彌撒。現在更是一些東港外籍朋友的宗教聚會場所。

天主教道明會東港天主堂
創建:民國44年(1955年) 竣工:民國49年(1960年) 介紹:東港於光復初期,對天主教會而言是一塊新生地。直到民國44年(1955年)西德籍道明會士林德明神父偕同傳教員三人,前來東港開教,在東 港鎮中正路九號建立聖堂。
民國48年,於東港中山路(現址)另購新地,籌建新堂,於同年5月22日奠基,由西德籍工程師路易士設計。民國49年12月8日 落成。建築外觀新穎,成為東港新地標。
主堂建築物座東朝西,主堂平面為扇形,北邊另有附屬機能空間,如辦公室、準備室、副壇及祭主空間。扇形端部為主祭壇,此處較眾席位高四階,端部牆上有「彌 如同天主」五字及天使升天彩畫,兩側垂直折牆上開長窗。

光線由此長窗射入,整體垂直向上的方向感與光線共同為祭壇塑造極特殊的宗教氣氛。相對於祭壇的主要 正立面入口弧山牆,形成扁三角尖頂,由中柱做對稱分割。
上部開口處主要為垂直分割,搭配水平交錯分割彩色玻璃,下部主入口形成四道雙扇門。兩側主承重牆上 開方窗,並順側牆緩升而上。南側承重牆室內壁面有宗教信物掛飾。
北側附加空間牆面除側門外,其餘開方窗。整體建築相當簡潔,於薄殼折版屋頂兩翼著地尖角 處,設計有一方形小池,用以承接雨水。主建物西南有一四角四樓高塔。外觀主建材為洗石子,無複雜雕飾,完全屬現代建築式樣。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pUZEwqGfFRuQLW0sOqKB/article?mid=310

八家將(完)

禁忌定規
家將團的禁忌和定規
早期的八家將定規非常的多,如在出陣前的三個月左右, 就要在廟中練習,吃齋淨身,不可近女色,更不可有抽煙賭博的現象,我們可以想像當年福州籍的官兵奉迎家鄉的五福大帝來台,每每在迎神廟會之時親身扮演五福大帝駕前的神將出巡,其戒慎嚴謹的心情可想而知,故其必須要遵 守的條規會如此的多亦是很自然的,只可惜今日常不復見,這些嚴格 的條規到了真正出巡當天會更加嚴苛,出巡當天只要臉譜一畫上就不 可開口說話,也不可隨便蹲踞,要吃東西或飲水則必須以扇掩面,更 不可隨便脫離隊伍,或有嬉戲打鬧的情形。

看家將團要留意!!
以上提到的是八家將本身要遵守的定規,而有一些禁忌是觀賞者必須注意的,如八家將的器械和衣服要盡量避免被女性碰觸,且還有一 大禁忌就是出巡時是分兩列而前進的,中間嚴格禁止由人穿過,除非是在為信徒改運,否則絕對禁止由其行列的中間穿走而過(不要傻傻的要從中間穿走過喔!會被罵的!)。

資料來源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tming/

八家將(續)

東港神將
東港家將團簡介
東港的家將團以共善堂的家將為最早,共善堂的家將最 晚在民國二十年即已成立,其歷史完全是由台南白龍庵傳承而來,當 中較富傳奇性的是,在今日白龍庵日治初期的檔案照(光緒三十年 1904)裡,扮柳將軍的郭榮耀先生,就是日據時期把家將團傳到東港共善堂之人,至今在東港老一輩的記憶中,仍記得這一位來自台南的「台南師仔」,也因此共善堂是東港最早的家將團,其組織和陣法皆和今日白龍庵家將團仍然相當類似。

日治時代之晚期到光復的前後,東港家將陣頭漸多,如共和堂的 「五毒大神」、東福殿的「二十四司」等等陣頭先後成立,而這些後起 的陣頭也顯示出東港陣頭自行發展的成績,因為最早的家將團雖傳自 台南,但後起的這些陣頭則完全是東港本土發展出來的,在台灣其他 地方其實不容易見到,而其組織和陣法、甚至表演方式皆有自己的特 色,如「五毒大神」是由八位小朋友所扮的(一位文差、兩位武差再 加上五毒本身),年齡皆在小學六年級以下,臉上只略施脂粉而不化粧,成五方,手持香扇或葫蘆、塵拂等等,以解毒收毒為其職司。

其他如 「十三太保」亦是由小孩子所扮,因為據傳「十三太保」即廣澤尊王 的十三位兒子,其臉亦是略施粉色而已,手不持扇,但皆佩劍,其有 名的陣法名為「八卦十字劍門陣」,即先以兩列之方式排成八卦陣,之 後再轉變為菱形的十字陣法。

除此之外,東港在五十年代左右又出現另一類型的家將團,朝隆聖堂首開先例,其堂號為「正氣聖將館」,組織上共九人, 其表演方式是以拳腳武術為主,和平常家將團手持羽扇,以跳躍之方 式排列陣法不同,他們是以手中之兵器表演一段武術,而陣法即已包含於腳步之中,雖是以武術為主,同樣可以排列出如「五龍陣」等不 需要太多人排列的陣法。繼之而起的如同:香吉堂的「五靈聖將」、 溫府正修堂的聖將及豐隆宮的「十三金甲」等皆是同類型的家將團, 極富有東港當地的色彩。

近年來東港的家將團體越來越多,所幸目前為止尚未見到「職 業性」的家將團,而且大都能執守流傳下來的定規和禁忌,這是可喜之處。

資料來源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tming/

八家將(續)

八家將陣法
關於八家將的陣法
關於這一項,是目前很缺乏資料且最難了解者,因陣法的傳授以往是以師徒相傳為主,期間因人為的因素會使陣法逐漸失傳,尤其是一些較複雜的陣法,要擺陣總是非常耗時間且難以傳授,因此很難完整的流傳下來,雖然如此,八家將的平常表演有包含一定的陣法,若平時能了解及熟悉其陣法,則在觀賞時會有較深刻的體悟,否則只能看到他們不斷的變換位置,而不知含意為何。
一般八家將行進時以八字步(又稱虎步)為主,變換位置時以左右二人為一組,如文差對武差、甘將軍對柳將軍,以此類推,在變換時不斷的以『照面』(即以羽扇遮面且和對方相望的動作)的方式換位置,在位置的變化當中則陣法即已包含在其中,如甘柳謝范四將可各自將佈陣的四個角落控制住,再往中央集中,其意義即在於假想犯人已被包圍在陣法當中使之不能脫逃,往中央集中就是接近犯人且將之緝捕之意,這就是所謂的『四門陣』,而「四門陣」也是目前為止最常見的陣法之一,除此之外,『前四班』加上『後四季』共八個人也可將四門陣擴充為『八卦陣』,『八卦陣』目前尚存,但變化較多,如可變化為『內八卦』、『外八卦』、『龍虎八卦』等等…除此之外『七星陣』也是常見的陣形之一,用於主動的攻擊。
現在一般廟會中,因為陣頭和神轎眾多,因此講求「時間就是金錢」,所以要見到八家將真正將一個陣法由頭擺到尾已經不太容易了,通常都是簡單的拜廟或是加入一些小技巧在其中,如:叉籤、放寶、坐寶、探爐、閃身踢、閃身照面等等…。

資料來源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tming/

八家將(續)

八家將陣法
關於八家將的陣法
關於這一項,是目前很缺乏資料且最難了解者,因陣法的傳授以往是以師徒相傳為主,期間因人為的因素會使陣法逐漸失傳,尤其是一些較複雜的陣法,要擺陣總是非常耗時間且難以傳授,因此很難完整的流傳下來,雖然如此,八家將的平常表演有包含一定的陣法,若平時能了解及熟悉其陣法,則在觀賞時會有較深刻的體悟,否則只能看到他們不斷的變換位置,而不知含意為何。

一般八家將行進時以八字步(又稱虎步)為主,變換位置時以左右二人為一組,如文差對武差、甘將軍對柳將軍,以此類推,在變換時不斷的以『照面』(即以羽扇遮面且和對方相望的動作)的方式換位置,在位置的變化當中則陣法即已包含在其中,如甘柳謝范四將可各自將佈陣的四個角落控制住,再往中央集中,其意義即在於假想犯人已被包圍在陣法當中使之不能脫逃,往中央集中就是接近犯人且將之緝捕之意,這就是所謂的『四門陣』,而「四門陣」也是目前為止最常見的陣法之一,除此之外,『前四班』加上『後四季』共八個人也可將四門陣擴充為『八卦陣』,『八卦陣』目前尚存,但變化較多,如可變化為『內八卦』、『外八卦』、『龍虎八卦』等等…除此之外『七星陣』也是常見的陣形之一,用於主動的攻擊。

現在一般廟會中,因為陣頭和神轎眾多,因此講求「時間就是金錢」,所以要見到八家將真正將一個陣法由頭擺到尾已經不太容易了,通常都是簡單的拜廟或是加入一些小技巧在其中,如:叉籤、放寶、坐寶、探爐、閃身踢、閃身照面等等…。

資料來源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tming/

八家將(續)

八家將組織
最常見的八家將成員展開圖:
【職責】 【排列方式】 【別稱】

什役刑具
接令、傳令 文差令牌 令旗武差
 
甘將軍板批 板批柳將軍
緝捕、捉拿 前四班
七爺魚枷 方牌八爺
八將
春神木桶 火盆夏神
審問、拷打 後四季
秋神金瓜錘 蛇冬神
 
錄口供、押犯人 文判生死簿、筆 雙鍆武判
 
(注:內側所寫的即其手上所拿的法器,除了什役、文判官外,向外側的手皆持羽扇。)
家將組織詳細介紹
今日台灣所見的家將團人數並不一定,有七人、八人、十人、十三人、甚至二十四人者,站長在此只以白龍庵的家將為介紹的主例,而目前在台灣最常見的也是這一類型者,白龍庵如意增壽堂(堂號)的家將共十二人,包含最前方的抬刑具者共十三人,以下分別介紹之。
(一)、什役:負責抬刑具者,走在家將團的最前端,所謂刑具有兩種形式,一為方形者,一為鯉魚形者,在古代方形的刑具是在挎男性的,而鯉魚形的則用以挎女性,今什役所抬的刑具這兩種形式皆有,因刑具上除了主體之外,常掛有小型的刑具如:皮鞭(打身體)、皮鞋背(掌嘴)、手釘、腳釘、炮烙等,這些小型刑具撞擊後發出聲響,成為指揮整團家將步伐的主要重心。
(二)、文差和武差:一般這兩位大部份都是由小朋友扮演,走在什役後方,其職責大致上是文差負責接令,手執令牌,而武差負責傳令,手執令旗,兩人臉譜常見者為白紅花臉和小蝙蝠臉,身穿虎皮衣。
(三)、甘將軍和柳將軍:手持板批,穿黑衣或青衣,露肩,甘將軍為紅黑陰陽臉而柳將軍為白面黑章魚足形臉,和謝、范二將(七爺、八爺)合稱『前四班』,是家將團中的重要人物,主外勤巡捕的工作。
(四)、謝將軍和范將軍:謝、范二將即民間熟悉的七爺和八爺,謝將軍左手持羽扇右手持枷鎖或火籤,身穿白衣頭戴白高帽,行白鶴拳,為大蝙蝠臉;而范將軍右手持方牌加鎖鏈,方牌上書「善惡分明」四字,左手持羽扇,身穿黑衣頭戴黑圓帽,行猴拳。此二將為家將團的重點,往往會由團中身段最好者扮演,故欲判斷一團八家將是否訓練有素,只要視其謝范二將的身段即可明瞭。
(五)、春夏秋冬四將:即民間常謂的四季審堂,此四將的職責和甘柳謝范四將不同,甘柳謝范負責主動的出外巡捕,而四季審堂則是在主神開堂審案時在一旁協助拷問者,依照傳統中國五行的觀念,四季審堂的屬性、服色、臉譜和所持器械應是如下:
屬 性
服 色
臉 譜
所 持 器 械
春 季 神
東方青龍
青色
龍 面
木 桶
夏 季 神
南方朱雀
紅色
鳥 面
火 盆
秋 季 神
西方白虎
白色
虎 面
金瓜錘
冬 季 神
北方玄武
黑色
蓮花面
蟒 蛇
可見四季審堂不論在服色或臉譜方面都是依照著中國五行的觀念而來,而其器械也皆和審問拷打時有關,如木桶是用於犯人受刑過重昏厥時,可潑水使之醒來,而火盆用以炮烙,金瓜錘用以敲頭,蟒蛇用以逼嚇犯人說實話,相對於甘柳謝范有『前四班』的名稱,四季審堂亦有『後四季』的稱號,不過今日在台灣所見家將團中的四季神已很少依照上方表格所列來裝扮了,不論在服色或臉譜皆有混亂的情形,和傳統五行的觀念已有差異,可能因年代久遠,或其他因素,而漸漸混亂。
(六)、文武判官:理論上,文武判官是整個家將團中官位最高者,但實際上因為其表演性不高,所以反而不及『前四班』或『後四季』引人囑目,通常文判官身著藍衣,右手持毛筆,左手持生死簿,有時會戴眼鏡,主要職責在錄口供,面譜為平常面,即只上一層粉底,沒有特殊的花紋;武判官身著紅衣,手持鍆,主要職責在押解犯人,此二人為主神貼身的重要助手,但也因此,據說此二人較常有晉官的機會,所以變動性亦較大。

東港家將(一)

繞境陣頭

關於陣頭
"陣頭”在台灣的廟會文化中佔著極重要的地位,如果大家看過迎神賽會的活動,一定對各種形式的陣頭不陌生,一般而言,遶境的廟會活動是以神轎為主要的重點,除了神轎外,常會有一些由廟方自行組成或地方組成的陣頭隨著神轎繞境,但近年來也漸漸的出現職業性的陣頭團體。

”陣頭”大略可分為文陣和武陣,文陣常見的有:車鼓陣,公揹婆,素蘭要出嫁等,而武陣則以八家將,宋江陣最為常見。尤其是在東港,本地家將團和宋江陣加起來就在二十五陣以上,數目之多全台少見,但文陣倒是比較少見。

因為陣頭的表演性高,變化多,因此較容易吸引人注意。俗語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若您對廟會文化不熟悉,則”陣頭”必定是您看熱鬧的最佳選擇。在此就筆者在東港曾拍照的家將陣頭向大家作簡略的介紹。

資料來源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tming/

華舟送王

華舟送王
載及和瘟押煞
在燒王船之前,要為王船添載各種用品,舉凡文房四寶、衣物、餐具、炊具、食物、休閒用品等物,以供千歲爺及船上水手使用。

在添載的同時,道士會在廟前作”和瘟押煞”的儀式,以柔性的誦經方式及高壓的武場方式,軟硬兼施,將疫鬼等不良之物押上王船,以便和千歲爺同乘王船離開。

華舟送王
在平安祭典最後一天的凌晨兩點多,燒王船送王的儀式即將展開,首先由各角頭的各級總理和副總理將千歲爺的王令由代天府中請上神轎,各角頭的轎班除了抬轎外尚要各自負責抬王船的週邊器具,如船碇和船桅等物,至於王船主體則由大千歲的轎班負責拉至鎮海里海邊。

筆者參與過兩次送王的儀式,因為筆者是屬於七角頭中的安海街,故在丁丑正科那年(1997)負責抬二千歲的轎子,記得那時不到凌晨兩點,廟前已是人山人海,筆者和父親被分配到升船桅的器具,於是父親抬前方,我則尾隨在後,延途觀光客和信徒擠滿了街道,好不容易由廟口走到鎮海里海邊,當王船也到達定位後,大多數的轎班開始將早已運到海邊一袋袋的金紙、天庫、手稟、替身堆在王船兩旁,站長自己也加入了搬運的行列。

在此同時,各角頭轎班會開始有人起乩,並手持頭籤來回巡視王船是否穩固,是否有何疏失,有時還會四五位集中在一起討論,當然祂們講的話我聽不懂,但往往每一位口中所說出來的話語調極為相似,這時讓我想起東隆宮的溫府千歲是唐朝人,說不定他們講的就是中古音(純屬猜測啦)。

而在船頭則有道士在做開水路的儀式,等到立中桅,前桅,後桅,升帥旗等步驟漸漸完成後,時辰一到即恭請王令上王船,同時千歲爺也會附於轎班身上和大家致謝並揮手道別,接著起碇鳴炮,王船在香灰和金紙的助燃之下,開始燃燒,這時祭典科開始廣播:”丁丑正科余府大千歲,順風、順風”。於是王船經由遊天河的方式載著千歲爺回天庭繳旨。(將王船焚燒稱為遊天河,若是將王船推入海中任其漂流,則稱為遊地河).

資料來源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tming/

頭籤請水

頭籤請水
請水亦即請王之意,因為代天巡狩的千歲會由海上來,因此要到海邊去請王,請王當天七角頭和一些廟宇神轎皆會到達鎮海里海邊準備請王,首先要將代表千歲的王令請到請王台上,並且由道士為其開光點眼,開光點眼後的王令,即能用以代表前來代天巡狩的千歲爺。

東港請水的儀式在抬大千歲的轎班起乩後,即由起乩的轎班到請水台上去報銜頭(寫出大千歲的姓氏),為了要確認大千歲是否真的來到,東隆宮的主事者數人於請水前一天晚上會在東隆宮擲筊請示溫府千歲本科大千歲的姓氏,擲筊結果不可外漏,隔天請水時轎班起乩上來書寫姓氏,若和擲筊結果不符合則請其退駕,若相符則代表大千歲已經來臨,立即由典務科人員廣播宣布大千歲姓氏,並當場將姓氏書寫在帥旗上,此時是整個請水儀式的高潮,於是整個海灘上的人開始歡聲雷動,燃放鞭炮。

資料來源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tming/

王船製作

王船製造
東隆宮王船製造在民國四十一年(壬辰)至民國五十九年(庚戌)的期間,皆是以竹架外加紙糊的方式製造,直至民國六十二年(癸丑)始開始改為木材建造。所以很抱歉,站長是民國六十二年之後才出生的,沒見過紙糊的東港王船,不能為大家多做介紹。而近年來的王船因木材製造比較費時,所以會提前在平安祭典前的二年即造好,因此有空造訪東港的話,只要不是剛好在燒完王船後的一年,大都可以見到東港東隆宮的王船。

據說以前皆是在東隆宮的後方以四週密封的王船艙為製造地點,一般人不可隨意窺視,時至今日已無此禁忌,王船的製造為公開的儀式,包含安龍眼,立龍骨等儀式都是公開的。

資料來源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tming/

東港迎王

東港迎王
東港迎王:
為什麼要燒王船? 看燒王船危險? 東港迎王相關書目資料
為什麼要燒王船?
曾經有人問過筆者,身為東港人,每三年一科的王船祭到來時,所有的人皆要放下所有的工作, 共同參與迎王祭典,是什麼樣的力量能讓所有東港人如此的團結合作而虔誠呢?
陳文達<<鳳山縣志>>,(秩官志.巡檢):『淡水巡檢司署:原在下淡水東港;水土毒惡, 歷任皆卒於官,甚至闔家無一生還』。一六八四年清廷在東港設置下淡水巡檢司署以後,最早的十任 巡檢除第四任沈朔昇告老還鄉、第十任馮吉因病去職外,其餘八任巡檢均死於任內,陳文達所記載的 資料即是明證。
當時先民渡海來台,除了要面對險惡的黑水溝(台灣海峽)外,到了台灣還要遭受疾病流行之苦,甚至在疾病大肆流行時,全家無一生還,有俸祿的官員尚且因水土不服而亡,則那些尚要養家活口,請不起醫生的平民如何是好?
先民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只能將一切寄託於神明,期望神明能保佑全家性命,這對現代人而言是很難想像的,故站在先民的角度來看,能藉由王爺疪佑,將不好之瘟神押解上王船,隨著代天巡狩的王爺和王船一起離開,是人們在無力對抗病魔和惡劣的環境時 最好的精神寄託,因此燒王船的平安祭典背後代表著先民開墾的辛勞和不輕易放棄的毅力,同時也代 表著歷代東港人對這一片土地的感恩之情,這就是東港平安祭典能一直延續至今的最大原動力。

平安祭典 迎王 其實看燒王船有點危險??
對東港的老一輩而言,王船祭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因為多年來東港人只有平安祭典,從沒聽過王船祭!王船祭對東港人而言是一個很新的名詞。
百年來祖先的傳承,每三年一科將奉玉旨的千歲爺由海邊接上岸,經由數天的遶境,希望代天巡狩的千歲爺能將地方上的不淨鬼怪等收服,同時也接受東港家家戶戶的香火祭祀,賜福百姓。

數日後,代天巡狩的千歲爺總算要回天庭繳旨了,既然千歲爺由海邊來,自然要由海邊將衪送走,只是為了表示地方百姓對千歲爺的感激和虔誠,將祂送走的這個儀式絕對要隆重而莊嚴,因
而以建造華麗的王船做為千歲爺離開的交通工具。

整個過程的重點在於奉玉旨巡狩的千歲爺遶境,至於燒王船只是送走千歲爺的工具而已,因而多年來東港人習慣以”平安祭典”來稱呼之,但近年來新聞媒體常常以”王船祭”作為報導標題,主因在於整個過程裡較吸引人去觀賞的就是最後的燒王船儀式,對外來的觀光客而言,將一艘造價數百萬的王船燒掉是很特別的,於是在媒體的大肆報導下,大家皆將眼光集中在燒王船,而漸漸以”王船祭”來稱呼整個祭典活動。

記得小時候吵著要去看燒王船,長輩總是不准,因為在東港人的心目中,”燒王船”是整個”平安祭典”中最不平安的儀式,千歲爺載著滿船數天來收服的鬼怪要回天庭繳玉旨,若因好奇前去觀望,則鬼怪可能會跟著人回去,因此對東港人來說,除了一般的轎班及必須參與的人員外,是不會有人想去看這個”危險”的熱鬧的!

時代一直在變,今日燒王船的祭典已經沒有以前那種戒慎恐懼的氣氛,取而代之的是萬頭鑽動的觀賞者,甚至是實況轉播的新聞記者,千歲爺有知,必定感嘆現代人真是勇敢異常啊!
從”平安祭典”到”王船祭”,由從前的無人敢看到今日萬頭鑽動,祭典外在稍有改變,但是其本質和東港人的虔誠卻從來未變!

資料來源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tming/

東隆宮

東隆宮
東港聞名全省的三年一科的平安祭典,由東隆宮主辦,曾有『北西港,南東港』之美譽(意指在全台燒王船的習俗領域中,北以台南縣西港慶安宮最為有名,南則以東港東隆宮為最)。
在此依照東隆宮的沿革誌,向各位介紹東隆宮主神的由來,並由於歷年來研究東港王船祭的論作
漸多,因此特地列出相關書目資料,以供有興趣的朋友深入了解。

東隆宮為東港的信仰中心,主祀溫府千歲,相傳溫府千歲姓溫名鴻字德修,生於隋煬帝大業五年(西元六o九年)山東省濟南府歷城縣白馬巷人,適逢唐代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微服出遊,遇險困危,溫鴻捨身救駕有功,皇帝親賜進士出身,其時救駕者共三十六人,亦一併賜封進士,三十六人義結金蘭,後三十六進士奉旨巡行天下不幸在海上遇險,三十六人同時罹難,太宗痛失功臣,信其成神之說,追封「代天巡狩」,並建巨舶,王船上御書「遊府吃府,遊縣吃縣

東隆宮一樓主祀溫府千歲,二樓奉祀倉頡和孔孟,三樓則奉祀玉皇上帝及南北斗星君、太上老君 、魚籃觀音、及值年太歲。

資料來源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tming/

朝隆宮

朝隆宮
東港朝隆宮相傳建於清雍正初年,昔日東港溪口寬闊,可容大船出入,因而成為和大陸通商船隻停泊的優良天然港口,商人漁夫每在出海前,皆會到東港媽祖廟朝隆宮祈求媽祖保佑。
據盧德嘉<<鳳山采訪冊>>:「一在東港街(港東),縣東南三十里,屋八間(額朝隆宮)同治十三年許漳泉號重修」可見得朝隆宮在清領時期已大有規模,民國十七年再度重修,當時聘請有名的木雕大師黃龜理來負責木雕部份。

黃龜理本名黃紅嬰,板橋員山人,生於西元1902年,年輕時於屏東萬丹萬惠宮,與年紀大他一倍的泉州溪底派大將楊秀興對場競作,一戰成名並且立下了口碑;當時他年僅二十六歲,接連獲得東港媽祖廟(朝隆宮)、東港新厝仔五榖殿,以及枋寮北勢寮保生大帝宮的雕作機會,一生雕作遍及全台,民國七十四年榮獲教育部頒發首屆薪傳獎。故今日造訪朝隆宮時,別忘了抬頭觀賞木雕作品,及廟中的千里眼、順風耳神像,這些皆是大師黃龜理的遺作。

朝隆宮為東港主要的媽祖廟,因廟面向內陸而非向海,故有「陸郊媽」之稱,相傳是因為當時捐錢建廟的陸上商人希望媽祖面向陸地,以保佑他們的生計,故建廟時將廟面向內陸而非面向海洋。

資料來源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tming/

鎮海宮

鎮海宮
鎮海宮主祀七府千歲,七府千歲姓蘇名德良,字子文,生於隋煬帝大業八年(西元六一二年)山西武邵人氏,唐太宗貞觀十一年,時遇地方匪寇作亂,民不聊生,蘇王爺乃號召十二兄弟,為民除害,因寡不敵眾,不幸於同年九月十六日陣亡,太宗褒封為十二尊王,代天巡狩。清康熙三十四年,東港崙仔頂開始奉祀七王爺,至今己三百餘年。
鎮海宮不論在木雕或石雕方面皆有精緻的表現,廟前有一水池,由整體造型可見匠師的用心,尤其是廟中波浪型的神龕和以原木雕刻一體成形的龍柱,將木雕藝術發展至極高的境界,只可惜在去年(1998)二月間因有人在廟中自焚,造成廟宇失火,目前已修復。

資料來源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tming/

東福殿

關於東福殿城隍
東福殿是東港的城隍廟,主祀城隍尊神,一般而言,城隍屬於地方神,其等級大致可分為:
中央:天下都城隍
省級:都城隍 府級:府城隍,封威靈公
州級:州城隍,封緩靖候 縣級:縣城隍,封顯佑伯
東港東福殿的城隍封號為顯佑伯,屬縣級的城隍,因城隍是地方神,故城隍有一定的文官協助衪 處理地方事務(就如同今日鎮公所中有民政課、兵役課、社會課等職員協助鎮長一樣),即民間所謂 的二十四司:陰陽司、速報司、功曹司、功過司、註福司、瘟疫司、感應司、罰惡司、功考司、記功 司、事到司、監獄司、賞法司、巡察司、刑法司、察過司、見錄司、來錄司、警報司、賞善司、庫官 司、改原司、保健司、人丁司(各地城隍二十四司名稱並不統一)。

東福殿
2001.6.27東福殿城隍尊神遶境 關於東港東福殿城隍
2001.6.27東福殿城隍尊神遶境
2001年6月27日東港東福殿舉行全國城隍尊神遶境,邀請全國三十幾間城隍共襄盛舉,為城隍信仰難得一見之集中遶境儀式,蓋東港東福殿在近年來,每逢他地城隍遶境,必親往參與,因而在此次的遶境中,可以請來全台各大城隍廟前來共同參與,東港東福殿和全國各地城隍之交陪由此可見一斑。
回到最上層
關於東福殿城隍
東福殿是東港的城隍廟,主祀城隍尊神,一般而言,城隍屬於地方神,其等級大致可分為:
中央:天下都城隍
省級:都城隍
府級:府城隍,封威靈公
州級:州城隍,封緩靖候
縣級:縣城隍,封顯佑伯

東港東福殿的城隍封號為顯佑伯,屬縣級的城隍,因城隍是地方神,故城隍有一定的文官協助衪處理地方事務(就如同今日鎮公所中有民政課、兵役課、社會課等職員協助鎮長一樣),即民間所謂 的二十四司:陰陽司、速報司、功曹司、功過司、註福司、瘟疫司、感應司、罰惡司、功考司、記功 司、事到司、監獄司、賞法司、巡察司、刑法司、察過司、見錄司、來錄司、警報司、賞善司、庫官 司、改原司、保健司、人丁司(各地城隍二十四司名稱並不統一)。

每科迎王祭典時,東福殿皆會由 鑾生裝扮二十四司(家將團)及七爺八爺協同城隍尊神出巡,以保境安民,目前東福殿未將二十四司 皆雕塑金身供人參拜,僅將其中的陰陽司、速報司兩尊的神像雕刻出來代表而已。

來到東港城隍廟還可以欣賞一下其門神,一般廟宇皆以秦叔寶、豫遲恭或韋陀、伽藍為門神,在城隍廟則是分別以文武判官、七爺八爺和牛頭馬面的浮雕為門神,極富特色,此外城隍廟中,算盡凡人一生功過的大算盤以及斗大的警世匾額「你來了」皆可謂一般城隍廟的特點,一般而言,廟中有主神夫人陪祀者並不多見,除了:雷公和電母、廣澤尊王和妙應仙妃、土地公和土地婆、三山國王及其夫人之外,城隍 爺和城隍夫人亦是其一,所以到廟中別忘了也去參拜一下城隍夫人。

資料來源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tming/

聖德宮

本宮主神姚府四千歲於秦始皇三十二年(西元前二一五年)歲次丙戌年九月十四日,降生在山西省龍門縣田文庄,名文二,自幼與母親相依維命,千歲不因家中貧寒,仍侍親至孝,而太夫人也不曾中斷對千歲的教育,用沙土或炭灰為紙,樹枝做筆教導千歲識字、書經,及為人處事之道;因家中的困苦,千歲常以冰水或野菜充飢,但不因此而消沈喪志,反而奮發向上、勤讀經書。

千歲年七歲,時常到山上撿拾柴桑,一日巧遇太上道祖下降,道祖見千歲資質過人,於是收為門徒,不定時下凡教導千歲武藝與陣法,在學成後道祖贈送千歲無字天書一本。

秦始皇自併吞六國,施行暴政,天下大亂群雄紛起舉兵抗暴,沛縣人劉邦起兵於沛縣,稱沛公(西元前二○六年)秦朝滅亡,頂羽自稱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建都漢中,後劉邦任韓信為大將,叛西楚,自始展開楚漢相爭。

漢高祖五年,楚漢兩軍相戰於垓下,楚軍兵敗,項羽自殺於烏江,劉邦稱帝,是為高祖,建立大漢王朝。時酇侯蕭何奉命留守關中,製定大漢典規律令並招考人才,千歲以精諭妙文高中文狀元;高祖六年,韓王韓信叛亂,降北匈奴,高祖派柴武掛帥征伐韓信,並御駕親征,韓信兵敗逃入匈奴,高祖乘勝追擊,後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西定襄)幸用陳登密計,始解圍生還,自始北匈奴年年舉兵侵犯,邊境永無安寧。

匈奴攻打邊界,守軍戰況吃緊,連連修書要求朝廷派兵增援,朝中武將大都已有任務,一時無法決定何人掛帥,於是高祖諭令凡有武藝者,皆可在金鑾殿中比試,而千歲亦下場較藝,千歲技高一籌,武藝冠群擊敗各參賽者,高祖大喜欽點千歲為武狀元,封為掃北兵馬司大元帥,統領三軍征伐北匈奴;千歲領旨後,即刻點兵出發,往北方邊城討伐匈奴。

千歲率領三軍軍紀分明,用兵如神,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將士們各個衝鋒陷陣,在戰場上不畏生死,並將匈奴軍隊擊的如落花流水,往北方退守。該年兩軍對陣,匈奴亦不敵大漢三軍,兵敗如山倒只得再往山區退守,千歲此時乘勝追擊,一時貪功追至山溝地,中了匈奴埋伏,被北匈奴之陀頭用飛鈸擊中護心鏡而跌落馬下而喪命,享年十九歲。

邊疆守將飛書稟告,掃北兵馬司姚大元帥在沙場戰亡,高祖聞訊心中悲慟萬分,在金鑾殿上言道:「朕失去一位御弟」因漢高祖一句金言,千歲成為皇親一族,高祖並下諭入廟奉祀,春秋永祭。

千歲與母親太夫人歸神後,太夫人受觀音菩薩提拔,在南海行醫救世,千歲仍在太夫人身邊侍奉太夫人,民國二十六年,歲次丁丑年,千歲奉玉旨擔任東港丁丑正科平安祭典,代天巡狩大千歲一職,巡狩繳旨後仍回南海。東隆宮溫府千歲賞識千歲乃是一位人才,因而力邀千歲至東津協助其一同救世,起先千歲挽拒,後再經溫府千歲稟奏玉帝,並多次誠懇邀請,再徵詢眾義結兄弟之意見,才領旨至東隆宮擔任溫府四千歲一職,協助溫府千歲行醫救世。

資料來源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tming/

油魚子的由來

油魚,學名「薔薇帶鰆」、學 名:Lepidocybium flavobrunneum (Smith) 英文名:Escolar 日文名:アブラソコムツ因油脂豐厚,漁民俗稱「油魚」;屬於近海延繩釣船所捕獲。習性與黑鮪魚或鮪魚、旗魚同屬海域。其卵纖細豐腴是魚子中的極品,全台僅東港有製作油魚子。

魚子外形較烏魚子大而厚,經醃漬過後,再壓實晾乾,把它切成薄片,加上蒜苗、白蘿蔔片一同入口,口感風味很香很Q,保證絕不亞於烏魚子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30405800